分隔圖
行政院衛生署全民健康保險爭議審議委員會
分隔圖
分隔圖
分隔線 分隔線 * *
分隔線
訂閱電子報/爭審報導
*
 
*
分隔線
右方區塊圖示
分隔線
*

 

轉寄好友 友善列印
邊框背景圖 電子報圖檔
第19期 電子報
出刊日期:2007/12/15
出刊頻率:每月發行
*
 ★ 電子報
 ★ 醫療爭議審議報導期刊
■ 英文版
 ★ 電子報
 ★ 醫療爭議審議報導期刊
*
 系列31
 「慢性腎臟病及透析治療品質改善方案」之簡介.PDF
 初次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適應症及其品質監測指標.PDF
 周邊靜脈留置針給付之爭議案例.PDF
 病人安全對醫療照護者與病人關係之影響.PDF
 
 
 
 
 
 
 
 
 
 
 
邊框背景圖
point 病患和醫生的關係-「頭痛來醫頭,腳痛來醫腳」?
高鐵通車後,從台灣頭到台灣尾只要兩個小時,一日生活圈除了讓出差、通勤稱便外,衛生署發現,民眾跨縣市求醫情形也增加了。

不過,搭交通快捷的「便車」就醫,固然滿足了部分民眾找名醫的需求,但專家提醒,可能也因而帶來重複診察、重複檢查、重複用藥等醫療重疊、交叉的風險,而不自知。

衛生署全民健保爭議審議委員會(以下簡稱健保爭審會)最近在審理健保醫療費用爭議案件時發現,幾家醫院送審的上百件案例中,若逐一審查醫師處方用藥,多均符合醫理;但仔細比對後發現,百分之九十以上爭議起源於同一病患同日看不同科醫師門診,因而導致重複開藥,也就是不同的醫師開了相同的藥給同一位病患了。其中,內科系重複開藥比外科系明顯多得多,且以單一種藥物重複開的情形最多;重複開藥次數排名前五項分別是:制酸劑、腸胃用藥、抗焦慮劑、鎮靜安眠藥及解熱鎮痛劑。

這些案件中,病患同時併有不同疾病,同日看不同科醫師門診,大部分在同一家醫院診療,也可能由於高鐵的便利,讓他們一天內得以南來北往,看不同醫院、不同醫師門診,毫無阻礙;但是,病患若未主動說清楚病情、告知醫師目前所服用的藥物(或把藥袋拿給醫師看)、問清楚藥物治療內容,例如:為什麼要吃這個藥?這個藥的藥名是什麼?如何使用,外用還是內服?要吃多少劑量、吃多久?飯前還是飯後多久吃?吃這個藥要注意什麼?..等等,很可能因而將重複開的藥全吃下肚了,後果將不堪設想。

尤其是高齡者常併有多重疾病,加上身體代謝變慢、肝腎功能也較差,一般藥物的正常劑量也許對他們已足以產生不良反應更何況重複用藥?健保爭審會藉此提醒民眾,正確的用藥知識與態度,才能確保自己安全與健康。

專家在審閱這些案件也發現,大部分病歷並未詳細記錄病患需增加藥量的病情變化,審查的醫師甚且憑病歷記載無法看出:這些案件中,不同科別的診療醫師重複開給病患相同藥物的理由。

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副教授蔡甫昌強調,詳細、完整的病歷紀錄,是醫師最基本、最重要的醫療工作,關係醫療品質及其後續照顧甚鉅。如果醫療院所或醫師未能妥善紀錄、保存、提供良好病歷紀錄,就不算達到適切照顧的標準(standard of due care),也可能讓病患暴露在不必要的醫療風險下。

此一重複用藥現象,牽引出重複就診、醫療紀錄、醫療倫理等多重因素導致的問題,健保爭審會認為需嚴正以待,並試從各面向探討和改善。如:健保局的支付制度及檢核管理、醫院的醫師績效管理制度、藥師用藥把關的管理及電腦資訊管控、病患就醫及用藥的知識與態度…等。

不過,專家也不諱言,潛藏在這些問題底下,醫病關係的淡薄或許才是真正關鍵。當醫師不再以病人為中心,不願或不能花多一些時間詢問病史、疾病現況、用藥情形…等,只是站在專科立場診視病人,病人得到的祇是片段的醫療,也就容易產生如重複開藥、用藥的醫療風險。

健保爭審會主任委員謝博生提醒,隨著科技進展,醫療費用日益升高,醫源性傷害(因醫療而造成的傷害及疾病)更為增加,倫理問題更為複雜。這種情況下,醫師必須重視人性化醫療及全人醫療,診療方式的決定必須尊重病人的意見,醫病關係必須重新建立,才能減少高科技醫療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回精彩電子報回顧 回上方


本報所刊登之內容皆屬於本會所有,若要轉載、再利用,應先經本會同意。
聯絡電話:02-85907222 傳真:02-85907070
瀏覽人數:26
    

分隔線
分隔線
分隔圖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
最佳瀏覽環境:螢幕解析度 800*600